2025年10月24日下午,由北京工商大学食品与健康学院李健教授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王志宏研究员主持的“食品营养与健康管理论坛”顺利召开。
首先由中国农业大学赵广华教授团队核心成员张拓副教授进行《非变性蛋白质水凝胶的设计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主题报告,报告介绍了非变性蛋白质水凝胶的设计原理与应用,重点展示了副肌球蛋白及组装体设计构建的水凝胶在生物相容性、伤口愈合与骨修复中的潜力。
随后东北农业大学李柏良教授进行《母乳低聚糖促进骨骼发育的研究》主题报告,该报告揭示了6’-唾液乳糖钠盐(6’-SL)是促进生命早期营养不良条件下骨骼发育的关键母乳低聚糖(HMOs)。6’-SL通过调控肠道菌群-谷氨酸代谢轴,降低血清谷氨酸水平,进而抑制骨组织中破骨细胞的能量代谢重编程,减少骨吸收,促进骨骼发育。
北京医院临床营养科李冠臻副主任医师进行《老年慢性肾脏病代谢特点及特殊食品研发》主题报告,报告揭示老年慢性肾病人群代谢特点复杂,北京医院以患者膳食缺口为导向,研发低磷低蛋白等特膳食品,膳食干预延缓病程,改善患者营养与生存质量。

四川大学迟原龙教授进行《减盐豆瓣酱中生物胺的形成机制及消减策略》主题报告,目前减盐生产是传统传统发酵调味品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而减盐豆瓣酱易富集生物胺,研究筛得乳酸片球菌可促进降胺,共接种酵母提香,感官接近高盐产品,兼顾安全与风味。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王志宏研究员进行《精准营养与食品产业健康发展》主题报告,以宏观角度强调精准营养评估个体需求,驱动未来食品产业健康转型,助力慢病防控与全民健康升级的重要性。
中国农业大学营养与健康系许文涛教授进行《功能核酸纳米营养》主题报告,揭示了功能核酸融合纳米技术,实现靶向递送与传感,已用于食品检测与慢病干预,推进产业化。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临床营养科马皎洁主任进行《呼吸系统营养相关产品研发思路与转化》主题报告,介绍了北京胸科医院呼吸系统营养产品研发,结合现代营养与传统医学,展示成果转化项目、政策支持及流程,推动临床与产业结合。
中国农业大学仝涛副教授进行《L-酪氨酸通过肠道菌群缓解丙戊酸诱导的小鼠孤独症谱系障碍》主题报告,从预防和改善两个层面系统确证了膳食补充L-酪氨酸对ASD样行为障碍干预效果。
最后由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李湖中副研究员进行《食品营养强化剂标准助力食品营养升级》主题报告,报告以国家标准修订内容为角度,扩大食品与营养素强化范围,设安全上下限,区分大众与自主强化,助力补微量营养素缺乏,升级营养。

本次分论坛以“食品营养与健康管理”为核心主题,汇聚了来自食品科学、营养学、医学、及健康管理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如何利用前沿科技推动食品产业升级,服务国民健康管理,应对全球健康挑战。